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分布式数据库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掌握,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java编程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分析。
一、培育自有生态
数据库要想用好,是需要从“产、学、研、用”多角度考虑,是需要跟上下游生态形成合力,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服务。相较于之前国外商业数据库或开源产品,国内数据库生态还需要加大投入,培育自有生态。在这其中,可以通过生态兼容加速这一过程,如何有效利用之前成熟生态值得考虑。此外,开源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构建手段,也是生态化建设的利器。
二、共建行业标准
作为一种新型数据库,分布式架构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者事实标准。从终用户角度来看,不得不面对纷繁复杂的产品细节,这也阻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大范围推广。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一方面可通过行业指导单位牵头,由行业内众多企业参与形成标准规范;一方面可通过构建标准化评测体系,建立可衡量标准。希望通过标准的建立,能探索出特色发展路径,抓住机遇尽早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换道超车。
三、树立专有评测
分布式数据库,作为新产品有其架构特色。对于这一新产品的理解,各家各有不同。行业内亟需统一的评测标准,从多维度评估这一新类型产品。这其中既包括传统数据库的基本能力,也需要包含分布式自有特点,如在高可用、备份恢复等。逐步建立其以功能测试、非功能测试及场景化测试相结合,形成完备的评测体系。
四、填补后路径
企业更换底层数据库,是一个颇为痛苦的过程,更换为一种全新架构产品更是如此。大量用户使用分布式架构的担忧是来自于对新架构、新产品的未知及对实施路径的陌生。前者我们可通过专有评测标准逐步熟悉,后者则需要通过后路径的填补做好“后一公里”。从选型评估、工作量评估、结构数据迁移、流量切换、上线保障等多角度,形成标准的实施路径将大大加速这一过程。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