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通过自学或者参加达内教育培训来实现互联网转型发展,而掌握不同的软件架构模式就是程序员能力要求之一,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分层架构模式特点与用法。
分层模式大概是知名的软件架构模式之一,有大量的开发者使用,但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分层模式将代码拆分为“层”,每个层都有一定的责任,并为更高“层”服务。
分层模式并没有规定层的数量,但通常会有以下结构:
表现层/UI层
应用层
业务/域(domain)层
持久/数据访问层
数据库层
分层模式的想法是用户通过执行某些动作(例如点击按钮)在表现层启动一段代码。随后,表现层调用应用层、进入业务层,后持久层将所有内容存储在数据库中。简单来说,分层模式中的高层调用并依赖低层。
根据应用复杂程度,我们会看到很多相应的变体。例如某些应用会省略应用层,而某些应用会添加缓存层,甚至会出现两层合一的情况。
层责任
如上所述,每层有每层的责任。表现层包含应用的图形设计和处理交互的代码。理论上来讲,我们不应该在这一层添加任何与userinterface无关的逻辑。
业务层是放置特定业务问题模型和逻辑的地方。
应用层位于业务层和和表现层之间。一方面为表现层提供业务层抽象,另一方面为应用层提供放置某些不适合放置于业务层或表现层的某些协调逻辑。
持久层包含访问数据库层的代码,而数据库层是底层数据库技术,例如SQLServer、MongoDB。持久层是用于操作数据库的代码集:SQL语句、连接详情等。
优势
大多数开发者都很熟悉
一种用于编写组织良好并且可测试应用的简单方法
劣势
分层模式往往会导致应用的“一体化”并使之变得难以拆分
开发者往往会发现自己编写了大量的代码来传递不同的层,而没有在这些层里添加任何值。如果我们做的只是编写一个简单的CRUD应用,分层模式可能有点过分了。
适用于标准的、不仅仅用于完成CRUD操作的业务线(line-of-business)应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