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软件测试中性能测试用法以及常见测试指标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性能测试瓶颈与测试关注点。
1、常见性能瓶颈
吞吐量到上限时系统负载未到阈值:一般是被测服务分配的系统资源过少导致的。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可以从ulimit、系统开启的线程数、分配的内存等维度定位问题原因
CPU的us和sy不高,但wa很高:如果被测服务是磁盘IO密集型型服务,wa高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不是此类服务,可能导致wa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服务对磁盘读写的业务逻辑有问题,读写频率过高,写入数据量过大,如不合理的数据载入策略、log过多等,都有可能导致这种问题。二是服务器内存不足,服务在swap分区不停的换入换出。
同一请求的响应时间忽大忽小:在正常吞吐量下发生此问题,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服务对资源的加锁逻辑有问题,导致处理某些请求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等待资源解锁;二是Linux本身分配给服务的资源有限,某些请求需要等待其他请求释放资源后才能继续执行。
内存持续上涨:在吞吐量固定的前提下,如果内存持续上涨,那么很有可能是被测服务存在明显的内存泄漏,需要使用valgrind等内存检查工具进行定位。
2、软件性能的关注点
对一个软件做性能测试时需要关注那些性能呢?
我们想想在软件设计、部署、使用、维护中一共有哪些角色的参与,然后再考虑这些角色各自关注的性能点是什么,作为一个软件性能测试工程师,我们又该关注什么?
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使用,我们先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一下,用户需要关注哪些性能。
对于用户来说,当点击一个按钮、链接或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系统把结果已用户感知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止,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是用户对这个软件性能的直观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当相应时间较小时,用户体验是很好的,当然用户体验的响应时间包括个人主观因素和客观响应时间,在设计软件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结合这两部分达到用户佳的体验。如:用户在大数据量查询时,我们可以将先提取出来的数据展示给用户,在用户看的过程中继续进行数据检索,这时用户并不知道我们后台在做什么。
用户关注的是用户操作的相应时间。
我们站在管理员的角度考虑需要关注的性能点。
1、相应时间
2、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3、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资源使用是否合理
4、系统能否实现扩展
5、系统多支持多少用户访问、系统大业务处理量是多少
6、系统性能可能存在的瓶颈在哪里
7、更换那些设备可以提高性能
8、系统能否支持7×24小时的业务访问
站在开发(设计)人员角度去考虑。
1、架构设计是否合理
2、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
3、代码是否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
4、系统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内存使用方式
5、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线程同步方式
6、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资源竞争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