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上文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微服务架构技术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按照服务架构需求进行团队调整
以服务为核心,按照业务领域划分全功能团队,改变原有的研发流程、决策机制。同时,在采用微服务架构之前,应该先进行微服务架构的选型、学习和试用。整个团队要对微服务的基本概念、微服务框架的实现原理,微服务治理与监控等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储备。
2、优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即代码,部署基础设施环境是微服务改造必要条件(如 Kubernetes、CI/CD、镜像和依赖库、网络环境、日志采集分析平台、调用链采集分析平台等),同时需要明确依赖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代码审核工具、API 定义管理工具,建立自动化测试、自动化部署、自动化监管体系。
3、微服务需要逐步进行拆分
应尽量避免在设计系统的时候直接划分微服务。因为面对一个新的业务和领域,很难在开始阶段就对业务梳理得很清晰,需要经过模块反复调整后,业务内部架构才能逐渐清晰起来。如果项目前期直接划分微服务,服务很容易拆分不合理,大大影响整个调用流程的性能,甚至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分布式事务, 后不得不再将多个微服务整合成一个单体。只有当业务复杂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微服务架构消耗的成本才会体现其优势,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设计微服务架构、进行微服务划分了。微服务设计应该优先尊崇垂直划分优先原则,垂直划分服务可以让团队自上而下地关注业务实现,端到端负责,避免跨服务多次调用引起的性能与沟通成本。
4、关注微服务监控与治理
管理维护大量的服务与实例,需要构建一套监控系统,能够监控所有服务日常运行状态,并且需要在服务出错的时候给对应负责人发出报警信息。在出现故障时,能够通过调用链查询以及服务拓扑图等功能进行分析查看,也可以进一步查看到全息日志等具体信息。除了监控,服务治理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 SDK/Sidecar 手段提供服务高可用的治理策略,这些策略往往对业务是非侵入或者弱侵入的,能够让绝大多数服务轻松实现服务高可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