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习计算机编程开发技术,而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云原生软件开发架构解析。
云原生先是“基础设施云化”向“业务云化”的转变,是“承载云化”向“开发云化”的转变。打个比方,之前的云可以类比为“移民”,业务是在运营阶段迁移到云上,无论是承载在虚拟机上、OpenStack上、还是容器上,都是对原有耦合为一坨的业务程序做解耦、迁移上云的,是改造上云;而云原生的应用是生在云上的,出生就不一样。
云原生是一套完整的、开放的云技术架构体系。整个架构体系的简单理解就是先把业务完全打散,打散后的小承载能力单元是容器,业务逻辑基于复用性等原则进行切分和抽象,切分后的业务承载在容器上就是一个小单元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的编排和调度依托Kubernetes,服务能力的注册和通信可以基于ServiceMesh,从而实现一个整套服务能力的管控和调度。在这个架构体系里,无论是在承载层、还是在业务层,都体现出足够够高的扩展性和开放性,Kubernetes天然的开放性可以吸收更多的基础组件能力,更多的应用也可以在这一套架构上孕育出来并持续作为服务能力被调用。
云原生是一套业务和承载解耦的逻辑,服务能力的广泛连接可能会带来商业生态的变化。我们看到所有和业务逻辑无关的组件能力逐渐沉淀并集成在Kubernetes的生态中,业务在解耦后抽象为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服务能力的调用来快速构建业务,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如果打破企业之间的边界,不同厂家的服务能力都可以被广泛连接,那么将构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产品组合逻辑,这样的生态也会给予生态中的组件能力以足够的尊重,使得创业公司可以聚焦在单一组件上持续聚焦作深。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在707945861群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