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习达内软件测试等互联网技术,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敏捷测试基础知识分享。
1、什么是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既不是一种测试方法,又不是一种测试方式,而是为了适应敏捷开发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完整的软件测试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应该能够支持持续交付,涵盖所需的、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测试流程,一系列优秀的测试实践和更适合的测试环境,以及自动化测试框架和工具。
敏捷测试可以采用目前已有的各种测试方式,与传统测试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的差别是价值观、思维方式、流程和实践等。
敏捷测试包括(但不限于)的测试活动:在工作中用具体的实例指导开发人员做测试,评审测试想法和假设,开发测试自动化,执行探索性测试,执行验证质量属性的测试,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
2、敏捷思维方式
包括成长性思维、团队对质量负责的思维上下为驱动的思维与用户思维
3、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其宗旨是“请相信,你可以进步”,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总是努力并不断成长;可以接受失败,但不会成为失败者,充满自信,内心有力量,认为今天的失败不代表明天会失败,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一定能克服困难,于是越战越勇,终走向成功;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测试工程师和拥有固定性思维的测试工程师的对比
4、对团队质量负责的思维
敏捷中,我们强调的是共担
测试人员守护质量,提供质量信息,甚至帮助团队改进质量,自然很有价值,但是如果依赖测试来保证质量,那么其实是很难保证质量的,而且成本很高。应该让整个团队关注质量,从需求开始尽可能一次把事情做对,从而构建出高质量的产品,这对企业来讲更有价值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5、上下文驱动的思维
在敏捷测试中要认识到上下文是一直在变的,测试策略和方法也要根据上下文几时调整,不断优化,尽可能达到更有效、更高效的测试状态;上下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项目所处的环境,包括人员、风险变化、研发状态和质量标准等。
6、scrum模式下的测试流程
Scrum模式下的敏捷测试六层有7项活动:测试的分析与定义、测试计划、测试设计、BVT、持续测试、版本验收测试以及测试交付与反思,但是不能理解位7个阶段,许多互动都是并行的,包括计划、设计都是贯穿整个迭代的。
测试分析与定义,对用户故事进行需求评审,为每一个用户故事建立验收标准,确保它具有可测试性,并从业务需求触发,了解要做哪些测试,初步界定测试范围
测试计划,这里指当前迭代的测试计划,包括进一步明确具体的业务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定测试目标,明确测试范围和测试项,分解测试字母表识别出测试风险并制定测试策略等。计划是一个覆盖整个迭代的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要基于上下文不断调整或优化测试计划,只是在迭代计划时先写出初步的测试计划,按照计划开始执行后续的测试过程。
测试设计,这里强调的是粗粒度的测试设计,包括事件流图、状态图等
BVT(buildverificationtesting)版本构建测试,每日构建或代码提交触发的软件版本构建,需要对软件版本进行自动验证,只有高成功率的持续集成才有意义。
不但包括传统的冒烟测试,也包括代码扫描,检查代码规范性,安全性等静态代码分析。
持续测试是在迭代中的主要活动,包括设计评审、单元测试、用户故事实现的验证和集成测试等,也包含持续的新功能测试和持续的回归测试,以及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专项测试
版本验收测试。敏捷的验收测试通常是指对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验证。
测试交付与反思。测试交付还包括质量分析,并要回顾、审视整个测试过程,找到测试不加的地方,从而在下一个迭代版本中改进。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