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程序员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用到的一个测试工具,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测试用例应用方法都有哪些。
1、什么是等价类划分法
依据需求将输入划分为若干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定少数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如果该用例通过,则表明整个等价类通过测试。
使用场景
适用于有无限多种输入,我们不可能完成穷举测试,等价类可以使我们用比较少的测试用例尽可能多的将功能覆盖,从而把无限的穷举输入转化为有限的等价类有代表性的输入,用少量的代表性测试数据来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的划分
有效等价类: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对于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合法的,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不合理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考虑这两种等价类是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各种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划分等价类的原则
常见的划分方法包括:按区间划分、按数值划分、按数值集划分、按限制条件划分、按处理方式划分。
若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1-120s)或值的个数(手机号11个字符),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范围内)和两个无效等价类(大于、小于)
若输入条件规定了“必须如何”,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若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值,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true)和一个无效等价类(false)
若输入条件规定了一组值(假定n个),需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可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若输入数据必须遵守某个规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个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时,则应再将等价类进一步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2、边界值
什么是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测试是源于人们长期以来的测试工作经验所提出的一个关键假设:错误更容易发生在输入域的边界或者说极值附近,而非输入域的中间部分。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一遍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去寻找错误。
边界值分析法的分类
边界值的选择可以分为二值边界测试和三值边界测试。
3、判定表
什么是判定表?
用于展示输出条件与输出结果的对应关系。
分析和表述若干输入条件下,被测对象针对这些输入做出的响应的一种工具。
在遇到复杂业务逻辑时可以利用该表理清逻辑关系,适用于输入框有关联的场景,例如:用户名输入框和密码输入框。
判定表的组成
条件
条件桩(conditionstub):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被测对象的所有输入。
条件项(conditionentry):针对条件桩所有可能输入数据的真假值。
动作
动作桩(actionstub):针对条件,被测对象可能采取的所有操作。
动作项(actionentry):针对动作桩,被测对象响应的可能取值。
规则:动作项和条件项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业务逻辑处理规则。
判定表的建立
理解需求,确定条件桩、动作桩。
设计及优化判定表。
填写动作项。
根据判定表输出结果的表现,进行判定表的合并(非必须),简化判定表;如果输出相同,在对应输入中,有且只有一个条件的取值对动作不产生任何影响则可合并。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