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微服务架构开发应用的一些基础知识等内容,而本文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和学习一下,微服务治理平台的误区都有哪些。
当我们聊到微服务的时候,很多人一印象就是拆分,一个拆成多个,这就是微服务。那么微服务治理、或者微服务运行平台,就是用来解决微服务拆成多个以后带来的问题。
具体问题有通信互访、流量保障、关系网络、运行状态、分布式事务、性能观测、故障定位、灰度发布等,很多方案都是由开源技术提供,比如微服务框架、APM一些开源组件。
那么微服务治理平台就是开源组件的联合吗?在微服务治理中,开源组件有:
微服务框架(其实不属于组件):在治理方面主要提供微服务的通信、负载均衡等,如SpringCloud、Dubbo;
注册中心:提供服务注册发现机制,如Nacos、Consul等。
服务流量限制:通常有限流、熔断、降级等功能,如使用Hystrix组件。
配置中心:提供统一的配置管理,尤其是分布式服务下,服务配置的统一变更,如Apollo。
服务观测:主要是API维度、服务维度的性能监控,服务间关系拓扑,链路追踪、日志追踪等功能,目前使用多的是Skywalking。
当然还有网关、分布式任务调度、分布式事务等组件,这些组件都是微服务运行所依赖的。
那这些组件的联合就可以做到微服务的治理了吗?其实微服务治理平台,主要还是管理,以业务视角的系统、应用的管理是治理平台大的价值。注册中心提供的是全量的服务信息,配置中心也有全量的服务配置,但全都是技术角度的依赖工具,而不是管理工具。
我们刚刚提到微服务的量变引起的管理困难,在所有的开源工具中,都不能得到解决。无论是服务列表、服务配置、服务拓扑,我们要的不是技术角度的功能实现,而是业务角度的管理观测。开源的工具不是治理,如果立项,可别踩这坑。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