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Java编程开发语言是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程序员都在学习的一个计算机编程开发语言,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Java编程开发序列化实现方式分享。
序列化的使用场景很广,比如服务器收到请求参数,一种处理方式是一个个解析数据,自己构建处理数据。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将数据反序列化为对象。当要把对象存储到缓存时,我们可以自己解析对象生成数据保存到缓存,取出时也自己处理数据转换为对象,也可以直接借助语言的序列化机制帮我们将对象序列化为数据存储起来,从缓存里获取数据后直接反序列化转为对象。
实现数据的序列化很简单,但实现对象状态的序列化则麻烦很多,你没法走正常的初始化,然后依次调用对应的方法,因为JVM不可能知道当前状态的对象经历过哪些方法调用。为了实现这些功能,JVM就只能借助非常规手段,也就是反射。具体来说就是在反序列化时,JVM先创建一个空对象,然后通过反射把对象里的数据扣出来填充进这个空对象,而跳过了正常的构造器初始化过程。这种实现导致了Java里的序列化机制存在各种问题。
Java应对自身序列化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提供一个只序列化数据而不需要序列化对象状态的渠道。具体来说就是java16引入的record。record引入虽然主要是为了减少模板代码,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序列化机制。在新的序列化机制下,record的序列化是通过构造器初始化,然后走访问器get/set,当然这个机制主要是针对数据类,但我们实际开发中的大部分场景,不管是api接口数据、前后端数据交互、缓存数据存储,和序列化相关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数据类。因此感觉record已经能满足我们大部分序列化需求了。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