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在关心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移动支付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加快,公众对移动支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日趋肯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安全、准确、便捷等特点,日渐成为移动支付的标配;同时,U盾、动态密码及数字证书的使用增长明显。
随着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与全国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持续深入,移动支付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也有所提升,移动支付领域网络诈骗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
尽管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改善,但一些移动支付的不良习惯,仍在影响支付安全,需要引起消费者关注。
更换手机或删除手机应用程序时,未妥善处理支付敏感信息。
更换新手机未删除支付敏感信息,或是不再使用手机支付软件未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增加账号被盗或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更换手机时应删除存留的支付信息,并恢复手机出厂状态。
安装未知来源的手机应用程序。
主动安装手机跳出的不明文件是移动支付主要的高风险行为类型。专家表示,由于制作门槛低、安全性不足等原因,二维码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传播钓鱼网站、手机病毒、恶意程序等,建议消费者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尽量使用被扫模式或选择更为安全的动态二维码。
社交软件中传输敏感信息。
在使用社交工具时,部分用户会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账号密码等拍照发给他人,留下安全隐患。专家建议,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切勿随意透露,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及二维码,定期升级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